正确答案: 家属承担因不同意尸检延迟尸检而无法结论的结果
E
题目:患者甲输液中发生反应,经对症处置,症状消失,当天夜里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晨5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的责任,拒不从病房移走尸体。第二天上午上班,院方决定做尸检,请法医魏某做。下午魏某告知院方因紧急会务不能去做,家属也不同意尸检,第三天又请到法医李某,经与家属协商,第四天进行了尸检,李某未能对死因做出解释。使纠纷无法解决,对这一结果
解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性肾炎最常见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解析: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性肾炎最常见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单选题]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症状的有无在于
以上各项均可
解析: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症状的有无在于脑半球受累,大脑局部受累,所以都有关系,选E。
[单选题]DIC消耗性低凝期首选
输新鲜血浆
解析:1 .肝素治疗的适应证:1.DIC高凝期,2,微血管栓塞表现明显者,3,消耗性低凝期患者病因不能及时除去者,补充凝血因子的情况下使用,纤溶亢进为主者不宜使用肝素 。2 .DIC消耗性低凝期用肝素加血小板聚集药,给予输血、血浆和血小板 。
[单选题]纠正休克所致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措施是( )
补充血容量
解析:纠正休克所致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措施是补充血容量。
[单选题]RNA指导的DNA合成称为
逆转录
解析:本试题考核"逆转录"概念。DNA(生物)合成有三种,即DNA指导的DNA合成(复制)、RNA指导的DNA合成(逆转录)及修复合成。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由dNTP聚合生成DNA(先生成RNA-DNA杂化双链,继而RNA单链水解,以单链DNA合成双链DNA)的过程。复制、逆转录产物都是DNA,概念方面区别是:复制是DNA指导的DNA合成,而逆转录是RNA指导的DNA合成,即模板不同(当然酶等也不同)。转录与逆转录在"中心法则"中方向相反,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而逆转录则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各种因子、成分参与下,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整合是异源或外来DNA与宿主细胞DNA重组,成为宿主DNA一部分。试题反应模式提示,多数考生能作出正确选择。
[单选题]小儿应于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是
乙肝疫苗
[单选题]女,46岁。下腹痛2个月,大便干结,腹胀。低热,体重减轻3kg,睡眠差。查体:下腹正中及右下腹轻压痛。该患者的诊断中应首先排除的诊断是
肠易激综合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理解。该病为功能性疾病,虽有明显的腹部及排便异常症状,但不会有发热,体重减轻表现,这类表现一般应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择C。
[单选题]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医院管理中强调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其中的三查是:
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解析: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单选题]不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解析:肾病综合征关键性的改变是毛细血管壁的损伤,它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又称大红肾,发生在毛细血管内,因此本题选C。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kw9g8z.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