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脾切除术

D

题目:男,23岁。突然晕倒2小时,5天前因车祸撞伤左下胸部,曾卧床休息2天,查体P140次/分,R30次/分,BP75/60mmHg,神志清,面色苍白,左下胸有皮肤瘀斑,腹部膨隆,轻度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解析:该患者经卧床休息后病情未得到缓解,且已出现腹腔大量积血、失血性休克。为挽救患者生命,应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脾切除术。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影响子宫复旧的主要因素是
  • 宫内感染

  • 解析:子宫复旧是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子宫一般在产后10日降至骨盆,影响子宫复旧的主要因素是宫内感染。故选A。

  • [单选题]肾绞痛发作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解痉止痛

  • 解析:肾绞痛患者首要的任务是镇痛和解除肾盂和输尿管平滑肌痉挛。

  • [单选题]女,64岁,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尿蛋白定量0.7g/d,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Ⅳ期

  • 解析: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20μg/min或30μg/24h),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正常,血压轻度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每24小时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者尿蛋白大于每24小时3.5g,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肾小球荒废。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 [单选题]酪氨酸在体内不能转变生成的是
  • 苯丙氨酸

  • 解析: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生成酪氨酸,该酶是一种加单氧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所以酪氨酸不能逆行转变生成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属必需氨基酸,是体内不能合成的。酪氨酸在体内可转变为肾上腺素,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多巴(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脱羧后生成多巴胺,在肾上腺髓质中,多巴胺可转变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酪氨酸还可转变为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中经酪氨酸酶催化,后又经一系列的转化形成吲哚醌的聚合物即为黑色素。酪氨酸还可在酪氨酸转氨酶催化下生成对羟苯丙酮酸,后者经尿黑酸等中间产物进一步转变成延胡素酸和乙酰乙酸。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69p3p.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输血技术(副高)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2)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公卫执业医师 放射医学(士) 放射医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