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培养阳性,为大肠埃希菌

D

题目:女性,35岁,3周前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入院,一直进行肠外营养,采用的是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途径。1天前,患者出现寒战、发热,最高38.5℃,医生考虑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可能。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选项中,两者间距离不为9寸的是( )
  • 歧骨至脐中


  • [多选题]哪些药物应慎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
  • 利血平

    阿司匹林

    保泰松

  • 解析: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消炎灵、扑湿痛、扶他林、炎痛喜康、保泰松、索米痛、安痛定等。   这类药物可使胃黏膜通透性增加,之后胃肠非特异性炎症形成黏膜溃疡、出血,甚至穿孔。二、 降压药 利血平、降压灵、胍乙啶、复方降压片等,可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从而发生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 [多选题]隐性感染同潜伏性感染的共同特征是( )
  • 病原体仅限于人体内某一局部

    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能经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测发现

  • 解析:隐性感染同潜伏性感染的共同特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故ABC正确。

  • [单选题]感冒病情较轻时称为( )
  • 伤风


  • [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妊娠晚期患急性胰腺炎多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病死率较非孕妇女病死率增高

    妊娠不是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的绝对禁忌

  • 解析:1.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较多,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重,是威胁母婴生命最危险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2.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故B错误。3.总死亡率仍高于一般产科人群,4.对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可在十二指肠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腹腔清创引流术治疗是有益的。故ACD正确。

  • [多选题]胃黏膜上皮细胞防护机制包括
  • 修复作用

    分泌黏液的能力

  • 解析:粘膜防御有以下机制:(1)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近年发现胃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后者具有防止各种有害物质对消化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致坏死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细胞保护,可能与粘液分泌、细胞营养、细胞内代谢、上皮细胞新生和更新、细胞寿命延长等诸多因素有关。前列腺素可能主要通过维护和重建微循环而保护胃粘膜细胞的完整性。A正确。(2)粘液:无论是粘液或重碳酸盐,单独均不能防止胃上皮和胃蛋白酶的损害,两者结合则形成屏障,粘液作为非流动层而起缓冲作用。在粘液层内,重碳酸盐慢慢地移向胃腔,中和缓慢移向上皮表面的酸,从而产生一跨粘液层的h+梯度,上述任一个或几个因素受到干扰,ph梯度便会减低,防护性屏障便遭到破坏。BC正确。

  • [多选题]符合胆汁性肝硬化的描述为
  • 肝脏呈细颗粒状

  • 解析:1.肝脏肿大,呈淡绿色,A错误。表面平滑或呈现出细颗粒状,质地坚硬。2.瘢痕形成期,汇管区胶原含量增多而炎细胞及胆管减少,偶见淋巴滤泡伴生发中心,中等大小汇管区纤维化最著,肉芽肿不常见,纤维分隔自汇管区向另一汇管区伸展,或向肝小叶延伸,由于碎屑样坏死的并存以及淤胆,铁、铜的沉积,引起肝细胞损伤,以致界板模糊不清。

  • [多选题]关于急性胆囊炎的叙述,正确的有 ( )
  • 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位于中上腹、右上腹,以后转移至右季肋缘下胆囊区

    多数患者伴有38℃左右的发热

    患者常有呕吐,且呕吐后腹痛无缓解

  • 解析: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后期表现发热,多为低热,寒战、高热不常见,早期多无黄疸,当胆管并发炎症或炎症导致肝门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黄疸。Mirizzi综合征多指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波及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的症候群。急性胆囊炎多发人群为女性。故选:BDE。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88j0m.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疼痛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中西医结合执业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