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C

题目: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头针进针时,应达到的解剖组织层是
  • 帽状腱膜


  •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是
  • 丰隆

  • 解析: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炒炭又可止血的药物是
  • 荆芥

  • 解析: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 [单选题]针灸治疗麦粒肿,除局部穴外,还应选取
  • 足三阳经穴

  • 解析:麦粒肿 【病因病机】 本病每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腐熟化为脓液。 【辨证】 主症 病起始则睑缘局限性红肿硬结,疼痛和触痛,继则红肿渐形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以局部穴及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阳 鱼腰 风池 配穴 脾胃蕴热加承泣、曲池、三阴交、内庭;外感风热加攒竹、丝竹空、合谷、行间。 操作 毫针泻法。太阳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在两肩胛间,第1~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可反复挤3~5次。 (2)耳针法 选眼、肝、脾。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

  • [单选题]目赤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配用
  • 少商、上星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 [单选题]月经推迟的治疗配方取穴是( )
  • 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 [单选题]乌梅丸主治
  • 蛔厥

  •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 [单选题]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是
  • 0.5%~1.5%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nmg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血液病(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医学检验(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