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酮体
E
题目: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可生成
解析: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时,肝细胞会产生大量乙酰CoA,可氧化生成ATP供能,还可在线粒体内转化生成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是
卵巢癌
解析: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单选题]女,14岁。右大腿下端肿痛1个月。查体: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X线片示右股骨下端溶骨性破坏,伴有骨膜反应,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骨肉瘤
解析: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呈侵袭性发展,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线”形态。MRI对于判断肿瘤的边界和侵袭范围有很大意义。本题需要和转移性骨肿瘤鉴别:因为转移性骨肿瘤的检验指标血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同样会升高,X线表现为为溶骨性(甲状腺癌和肾癌)、成骨性(如前列腺癌)和混合性的骨质破坏也相同,但转移性骨肿瘤以溶骨性为多见,病理骨折多见。其确诊方法为核扫描。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转移性骨肿瘤好发年龄40~60岁,儿童则多来自成神经细胞瘤,好发部位为躯干骨。骨肉瘤和转移性骨肿瘤症状、X线、血清碱性磷酸酶相同,故容易混淆。二者的鉴别点有: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及骨膜反应。
[单选题]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最常发生于起病的第
14~28天
解析:川崎病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甚至心梗,冠状动脉损害多发于病程第2~4周。
[单选题]关于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正确的选项是
丙酮酸激酶
解析: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是丙酮酸激酶、葡萄糖激酶与6-磷酸果糖激酶-1,故选B项,余不正确。
[单选题]男,60岁。间歇性跛行6年。下蹲时疼痛减轻,骑自行车正常。查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部皮温正常。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腰椎管狭窄症
解析:本题考核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本患者年龄较大,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史6年,下蹲减轻,骑自行车正常。X线片示腰椎增生明显。考生选择B主要是病史分析不够。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部皮温正常。亦为否定腰椎间盘突出和下肢血管病变的证据,腰肌劳损和腰椎结核是以腰痛为主,因此答案为A。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q95gp.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