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多次检测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E
题目:关于嗜异性抗体,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E。诊断以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和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为依据,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多可作出临床诊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8个月女婴,8月份因腹泻1周来诊,大便初为5~6次/日,黄绿色,蛋花汤样便伴有黏液,无里急后重,近2天大便每日10余次,镜检白细胞0~1个/HP,伴呕吐1~2次/日,纳差,饮水少,尿少,测血钠125mmol/L,体重7.1kg,精神萎靡,皮肤弹性较差,眼窝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解析:夏季急性腹泻,排黄绿色蛋花汤样便,伴黏液,考虑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每日补钾量为100~300mg/kg,1.3~4mmol/kg。
[单选题]频繁出现惊厥是大脑皮质未完全形成
神经髓鞘
解析:C。婴幼儿大脑皮质未完全形成神经髓鞘故常引起惊厥发作。
[多选题]小儿时期白细胞的特点是
初生时为(15~20)×109/L
婴儿期白细胞总数约为10×109/L
6岁以后白细胞总数接近成人水平
出生数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可出现少量幼稚粒细胞
解析:ABCE。初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109/L,生后6~12小时达(21~28)×109/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109/L,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 0.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此外,初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在数天内即消失。
[单选题](82~83题共用备选答案)
新斯的明肌内注射
解析:C。重症肌无力危象:因治疗延误或措施不当使MG本身病情加重,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呼吸衰竭。注射新斯的明能使症状迅速改善。
[单选题]下列有关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不正确的是
为代偿缺氧,呼吸心率加快,肺泡每分钟通气量减少
解析:肺炎早期为代偿缺氧,呼吸心率加快,肺泡每分钟通气量增加。
[单选题]该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后不久出现抽搐,考虑最可能的原因是
缺氧缺血性脑病
解析:患儿有胎粪吸入重度窒息,而且有呼吸不规则,所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性最大。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rv9m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