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淀粉酶
D
题目:女,34岁。患胆囊结石4年。饱餐后持续上腹疼痛10小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查体:上腹明显压痛,Murphy征阴性,肋脊角无压痛、叩痛。
解析: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血淀粉酶检查,血清或尿淀粉酶短期显著增高可为诊断依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45岁。右眼睑下垂伴复视2个月。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查体:右眼球外斜位,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增强CT检查显示鞍旁右侧有一直径约0.5cm圆形高密度影,其周围无脑水肿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解析: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病例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单选题]3岁小儿的收缩压为
86mmHg
解析: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
[单选题]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吸入氧气的流量为
6~8L/min
解析: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应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并在湿化瓶中放入酒精或有机硅消泡剂。这是一道记忆题。故选B。
[单选题]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是
卡介苗
解析: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称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五种疫苗的接种(预防七病),此外,根据流行地区和季节进行乙型脑炎疫苗(1岁以上接种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流脑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等的接种。
[单选题]下列有关乳酸循环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最终从尿中排出乳酸
解析:本试题考核“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氧供应相对不足时,肌组织内糖酵解生成乳酸,肌组织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经循环流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组织摄取,这就是乳酸循环,又称为Cori循环。可见试题“有关乳酸循环的描述”中A(可防止乳酸在体内堆积)叙述是正确的。“乳酸循环”本质的、核心的内容就是乳酸在肝异生为葡萄糖,所以C叙述(使肌组织中的乳酸进入肝异生为葡萄糖)是正确的。“乳酸循环”生理意义不仅可降低体内乳酸含量,防止酸中毒,也是能源物质回收再利用的途径,所以D(可防止酸中毒)、E(使能源物质避免损失)叙述都是正确的。正是因为C、E叙述正确,所以B(最终从尿中排出乳酸)是错误叙述。本试题要求选出错误的叙述,所以选择B。
[单选题]锁骨中段骨折后的典型移位是
骨折近段向上,向后移位:远段向下,向前、向内移位。
解析:锁骨骨折后,骨折近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移位;远段受上肢重量的影响,向下移位,又因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
[单选题]急性脊髓炎休克期的典型表现是
迟缓性瘫痪、节段型感觉障碍、尿潴留
解析:急性脊髓炎急性期患者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此为脊髓休克(2~4周)
[单选题]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舒张期室内压低
解析:当心室收缩力增强时,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越多,在心室内残留的血液量就越少,因此在心室进入舒张期时内压较小,与心房的压力差增大,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心肌受到的牵拉程度增加,又推动了心肌收缩力的加强。故选B。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m15jv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