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
题目: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的鉴别,最有意义的试验检查是
解析:这是记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试题。Cushing病的病因是垂体ACTH分泌瘤(少数增生)引起的,ACTH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在组织学上是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在功能上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增多,所以Cushing病是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或腺癌是肿瘤自身分泌皮质醇增多,肿瘤自主性分泌不依赖于垂体ACTH,而且肿瘤分泌的大量皮质醇经负反馈抑制垂体ACTH和下丘脑的ACTH释放激素,血ACTH水平很低。虽然临床上都是皮质醇增多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表现,发生的机制却不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增高的尿或血中皮质醇不能被明显抑制,是皮质醇增多症的确诊试验,而使患者与正常人、各种肥胖等临床情况区分开;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具有病理诊断的意义,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1次,应用2天)通过负反馈调节能抑制垂体ACTH的分泌,而使尿(或血)皮质醇显著被抑制,抑制到50%以下,而不能有效地抑制肾上腺肿瘤分泌皮质醇,尿皮质醇抑制率不足50%,临床上可用来鉴别Cushing病与肾上腺性(及异位ACTH分泌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E。由于Cushing病在临床上不是常见病,在中小医院少见,多数考生没有实践经验或没有见过肾上腺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对曾学习过的教科书上的描述印象不深,显得本题难度较大。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55岁。突发高热39℃,伴寒战。自述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查体可见眼结膜充血,双侧腓肠肌压痛,腹股沟、腋窝淋巴结肿大。当地正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钩端螺旋体病
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以急性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为特征,严重者引起肺出血,肝、肾损害,脑膜脑炎等,后期可有眼与神经系统后发症。
[单选题]下列关于结肠患者术前准备的叙述,错误的
抗肿瘤药物灌肠
解析:结肠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其术前准备非常重要,目的是使肠道空虚清洁,尽量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防止术后感染,应在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生素和泻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2000--3000ml),术前12~24小时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清洗,术前一天服用甲硝唑0.4g,一日三次。术前不用抗肿瘤药物灌肠,也不是常规的肠道术前准备方法(术中可在扎闭的、肿瘤所在的肠袢肠腔内,给以稀释的抗癌化学药物,然后再切除肠袢)。14.D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术后发热包括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两种:后者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天和2.7天)。本例为直肠癌根治术后第1天,突发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最可能为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发热,如输液反应。其他术后发热原因如伤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天;术后肺炎多于术后3天发病;腹腔感染一般发生较晚,不会于术后第1天出现。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手术时间过长(>2h)、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等。
[单选题]急性阑尾炎患者,未及时就诊,出现右下腹包块,有压痛,最可能的情况是( )
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解析: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主要是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或瘀积成块,是阑尾周围受感染而发生的症状之一,是化脓性阑尾或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而形成脓肿的结果。该患者症状与以上那个表述相符合,故1选C。炎症较重时可出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阑尾穿孔时体温可达39℃以上,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因为阑尾静脉最终汇入门静脉,阑尾炎症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故2选D。
[单选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不明显的是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增生
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双肾弥漫性受累,病变进展较快。肉眼见肾脏体积增大、充血,故城大红肾;若表面和切面有多数出血点则称为蚤咬肾。镜下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增生的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之呈缺血状,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管腔内可见蛋白质性渗出物和红细胞,引起临床蛋白尿和血尿,若以渗出为主称为渗出性肾小球肾炎,若以出血为主称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又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淀,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组图多消失,免疫荧光检查有IgG、IgM和C3沉积。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m19rrw.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