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常见于造血需要增加时 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红细胞 病因去除后造血可恢复正常
ABCDE
题目:骨髓外造血的特点是
解析:骨髓外造血: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一般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考点】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麻疹前驱期最有诊断价值的表现是 ( )
颊粘膜Koplik斑
解析: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单选题]患儿女,3个月。某日上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当晚体温38.5℃,伴有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护士应采取
给予休息、多饮水
解析:患儿的表现为预防接种的全身反应,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一般于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度发热,持续1~2天。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5~7天)才有体温上升。此外,还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个别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散在皮疹。多数儿童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是轻微的,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预防接种”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某小儿,男,6个月。护理体检中发育异常的是
俯卧时不能抬胸
解析:6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能用肘支撑着将胸抬起,但腹部还是靠着床面。翻滚的动作也越来越灵敏了
[单选题]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4倍
解析: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单选题]下列新生儿筛查的TSH结果,还需进一步检查的是
25mU/L
解析:下列新生儿筛查的TSH结果,还需进一步检查的是25mU/L,可能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m1qk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