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9-羟基-利培酮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大于利培酮 9-羟基-利培酮浓度与利培酮的剂量呈正相关 利培酮及9-羟基-利培酮血药浓度之和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显著相关
ACD
题目:关于利培酮,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利培酮经口服后可完全吸收, 并在1~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在体内,利培酮部分代谢成9-羟基利培酮,后者与利培酮有相似的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内可迅速分布,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8%,9-羟基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7%。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左右,抗精神病有效成份的消除半衰期为24小时。大多数病大人在1天内达到利培酮的稳态,经过4~5 天达到9-羟基利培酮的稳态,用药一周后,70%的药物经尿液排泄,14%的药物经粪便排泄,经尿排泄的部分中,35~45%为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其余为非活性代谢物。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故选AC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药品监督管理的意义在于
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
建立并维护健康的药品市场秩序
保护合法医药企业的正当利益
是药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药事管理对于公众的意义:药事管理是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和生命健康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对于国家的意义:保护公民健康是《宪法》规定的国家责任。对于药事组织的意义:宏观药事管理为药事组织的微观药事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定标准和程序。
[单选题]下列细菌对青霉素G不敏感的是
大肠埃希菌
解析:青霉素G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都有很强杀菌活性,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百日咳杆菌对青霉素都敏感。但青霉素G不能透过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糖蛋白磷脂外膜,因而作用很差。
[多选题]对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5%葡萄糖
0.9%NaCl
先0.9%NaCl液,后5%葡萄糖液
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单选题]最适宜对大批量样品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的分析方法是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解析: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是最适宜对大批量样品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的分析方法,故选A
[单选题]关于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
牛奶、果汁营养丰富,宜与药物同服
解析: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
[多选题]患者男性,6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双肩、腰部、左侧大腿持续性疼痛。诊断:①肺癌骨转移;②高钙血症;③重度疼痛。针对此患者高钙血症和重度疼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选择
吗啡控释片10mg,口服,每12小时1次
双氯芬酸缓释片75mg,口服,每12小时1次
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
解析:氯屈膦酸1600 mg/日,口服;或氯膦酸盐注射液 300mg/日,静脉注射,>2小时,连续5天,之后改为口服制剂;帕米膦酸90 mg,静脉注射 >2小时,每3–4周重复;唑来膦酸4 mg,静脉注射 > 15分钟,每3–4周重复; 伊班膦酸 6mg ,静脉注射,每3–4周重复。故选择BCE
[单选题]临床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
平衡液
解析:治疗休克最有效的措施为补充血容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关键是扩容,平衡液大多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体液补充药物,用于补充体液及离子,内含的离子是体液中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生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替代失去的细胞外液以防止休克。可用来治疗外伤、手术、烧伤等造成的失血,但对肾衰竭病人促进造尿。其用量由估计的体液流失计算,补充体液的时候,一般用量是每千克体重每小时20~30ml,不宜用于长期输液,特别是对儿童病人。
[多选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中,能够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
对一个特定的病人什么是最好的药物
对医院来说哪种给药系统最好
对一个特定的疾病来说哪个药最好
哪些药物应包括在医院处方手册中
对药品制造商来说开发哪个药最好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mkpgg.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