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病情控制后用药次数应减至最小量 如皮肤合并感染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避免面部等皮肤柔嫩处长期使用 婴儿尿布皮炎慎用 超强效激素只能短期使用

ABCDE

题目: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

解析:①使用的频次:一般为每天两次。研究表明,一天使用三次乃至更多的频次,并不能增加激素的治疗作用,反而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的概率更高;②使用的部位:对于面部、皱褶等部位,应选用弱效激素;其余部位依据病情可选用适宜激素制剂;③使用的时间:过敏性疾病一般使用5天左右;免疫性疾病的使用时间则更长一些。如银屑病的治疗,在同一部位使用激素的最长单次疗程是4周,其后可以使用2周的保湿剂作为间歇期;④激素用量:应该适宜,太多和太少对患者病情控制都是不合适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药饮片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医疗机构临方炮制中药饮片应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解析:中药饮片不属于“制剂”。

  • [单选题]格列齐特片的适宜服药时间是
  • 餐前

  • 解析:1.格列齐特属于降糖药,餐前服用疗效好,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提早。

  • [多选题]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包括
  • 多数口服吸收较好,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相对较长

    抗菌谱广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 解析:1979年合成第三代喹诺酮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它是4-Quinolone结构改造衍生物,在6位上加上一个氟(F)后,增加了脂溶性,增强了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因而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更大大增加了抗菌谱和杀菌效果。构效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展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雨后春笋,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球菌也具一定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G-杆菌,仍可呈现敏感。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 [单选题]临床心血管治疗药物监测中,某药物浓度与靶器官中药物浓度相关性最大的生物样品是
  • 血浆


  • [单选题]甲状腺素临床用于
  • 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状腺素的临床应用。甲状腺素临床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如呆小症、粘液性水肿、单纯性甲状腺肿。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mrkr1.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烧伤外科(正高) 眼科(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内科护理(正高) 精神病学(副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修复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