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加快心率、加速传导 扩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
ACD
题目: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包括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浓度大于
7.0mmol/L
解析:本题考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单选题]能杀灭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可根治间日疟的药物是
伯氨喹
解析:伯氨喹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或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故可根治间日疟。
[多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过敏反应发生率居所有不良反应之首
一般首次用药即可出现
解析:过敏反应的特点:①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②机体处于敏感状态下,再次接触过敏源后可在几分钟到24小时内发病,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后发生。③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药物,轻微的可较快消退,预后良好。重症者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导致后遗症。④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身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⑤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常发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⑥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但当重病、创伤或大手术后,某些原来药物的变态反应也会减轻或消失。
[多选题]关于防止可溶性成分迁移正确的叙述是
为了防止可溶性色素迁移产生“色斑”,最根本的防止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
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可使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采用箱式干燥时,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现象最明显
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
解析:当片剂中含有可溶性色素时,迁移现象表现得最为直观,湿混时虽已将色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匀,但颗粒干燥后,大部分色素已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内部的颜色很淡,压成片剂后,片剂表面形成很多“色斑”。为了防止“色斑”出现,最根本的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在通常的干燥方法中很难避免可溶性成分的迁移,而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由于颗粒内外受热均匀一致,可使这种迁移减少到最小的程度。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片剂上产生色斑或花斑,对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影响不大,但是,发生在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将大大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尤其是采用箱式干燥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当采用箱式干燥时,应经常翻动颗粒,以减少颗粒间的迁移,但这样做仍不能防止颗粒内部的迁移。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由于湿颗粒各自处于流化运动状态,并不相互紧密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含量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因为颗粒内部的迁移仍是不可避免的。
[多选题]四环素类药物具备下列哪些理化性质
具有酸、碱两性,但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含有酚羟基和烯醇基
含有N,N-二甲胺基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解析:四环素类药物结构中含有酸性酚羟基和烯醇基及碱性二甲胺基,为两性化合物,酸碱条件下均不稳定,同时由于药物分子中含有许多羟基及羰基,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升高( )。
慢性肾炎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升高的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旧称谷丙转氨酶(GPT),AL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瘀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者轻度上升或正常。②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只有选项E的“慢性肾炎”不会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升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起于( )
目外眦
[多选题]关于高钾血症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可使用呋塞米使钾经肾排出
使用碳酸氢钠可同时纠正酸中毒
使用葡萄糖酸钙可直接对抗血钾过高对细胞膜极化状况的影响,使阈电位恢复正常
高钾血症可引起心搏骤停,一旦出现应紧急治疗
治疗高钾血症,可用离子交换树脂
解析:1. 第一时间补钙十分重要,钙可以对抗高血钾的细胞膜效应,在1~2分钟内恢复正常兴奋性。10%氯化钙5~10ml 或10%葡萄糖酸钙10~20ml ,>3~5分钟,iv2. 补碱:5%SB125ml,ivgtt3. 葡萄糖+胰岛素:50gGS +RI15U —iv 或ivgtt ;后续治疗:1. 阳离子交换树脂2. 25%山梨醇溶液:100~200ml ,保留灌肠;或20ml,tid,po.3.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203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