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小量频服
C
题目:呕吐患者正确服用中药的方法为
解析: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以免引起呕吐。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45岁。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收入传染病区治疗。护士接待过程中,不妥的是( )
告知患者落地物品分为污染和未污染两种
解析:落地的物品应视为已被污染物品。
[单选题]产妇孙女士,自然分娩,产后2h观察的内容不包括
乳汁分泌情况
解析: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产后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不能排空者应予导尿。故A、B、C、E正确;乳汁分泌在产后72小时开始,不属于产后2小时的观察内容,本题应选D。解题关键:产后2小时易出血,生命体征需监测,观察阴道流血量,子宫监测看宫缩,同时留意膀胱尿,不能排空导尿可。
[单选题]患儿男,5岁。由家长带到预防保健科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判断是否出现全身反应应着重观察
发热情况
解析:接种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其中局部反应主要为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而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 发热 、头痛、寒战、面色苍白、出冷汗等。(1)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分钟到30分钟。(2)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3)接种后如接种部位发红,有痛感、酸痛、低烧等,这些情况都属正常,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4)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可以就近到医院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因绒毛膜癌需要化疗,家属询问化疗后出现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护士正确回答是
骨髓抑制
解析: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单选题]患者男,55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需化疗。为预防静脉坏死,下列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首选中心静脉
解析: 一、血管的选择 要选择粗、直、弹性好、血管充盈性好,避开关节、肌腱易于固定的血管,比如上肢大静脉,此类静脉无静脉瓣,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时间短,从而相对的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尽量不要选择手背、足背的小静脉,也不宜选择下肢静脉做化疗,而且在化疗过程中还要注意有计划的、交替的使用静脉。 二、注射之前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之前应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回血良好,确保穿刺成功后,再使用化疗药物。 三、提高穿刺成功率: 根据化疗药物的浓度及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过大易损伤血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或滴入不畅而达不到治疗要求。对于穿刺没有把握的血管也不宜做实验性穿刺。 四、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早发现有无液体外渗、局部疼痛等情况,如病人感觉疼痛,即使回血良好,也应该停止在该部位的继续输液,如果发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一般属于静脉炎的表现,此时应该减慢或停止输液,还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以减轻症状,硫酸镁主要是由于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水肿液的吸收及消散。 五、渗漏的处理: 如发现已有外渗,不可立即拔针,可注入5-10ml生理盐水,注入盐水虽可加重局部组织肿胀,但可减轻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六、化疗药物输完后 输液完后继续滴入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冲洗停留在血管表面的药物,减轻刺激性,从而达到防止血管变黑的目的。 七、注射完毕拔针后 针眼部位应加压片刻,并抬高输液肢体,有利于药物随着静脉回流。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6683.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