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意识

B

题目:对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

解析: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往往意识淡漠,反应迟钝,急性颅内压增高者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男性,78岁。卧以头高足低位,此时导致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主要是
  • 剪切力

  • 解析: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易致压疮的发生。

  • [单选题]黄女士,68岁,患慢性肺心病近8年。近日咳嗽、咳痰加重,发绀明显。给予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
  • 使膈肌下降,呼吸通畅

  • 解析:半坐卧位能使盆腔有炎症患者感染局限化,所以B错,半坐卧位并不能减轻咽部刺激及咳嗽,也不能促进排痰,D、E错误。对于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也减轻,使呼吸困难得以改善。故本题选C。解题关键:患者有心肺疾病史,有明显发绀时首先应该使呼吸顺畅,改善缺氧。

  • [单选题]腹壁肌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可见于
  • 急性胃穿孔


  • [单选题]患者,男性,57岁。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史2年,因平日工作较忙,未就诊检查治疗。2小时前,患者因着急而发生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有濒死感,急诊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医嘱绝对卧床休息。护士评估后作出如下护理诊断,排在首位的是
  • 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 解析:护理诊断排列顺序:1)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的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问题。2)中优问题:不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的生命,但能造成躯体或精神上的损害的问题。3)次优问题:人们在应对发展和生活中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可稍后解决。患者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有濒死感,所以排在首位的护理诊断是胸痛。故答案为B。

  • [单选题]患者,男性,66岁。因心房纤维颤动入院,护士在测脉搏前推断患者的脉搏最可能为
  • 绌脉

  • 解析:心房纤维颤动患者,测量脉搏常见到绌脉。1.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房颤病人。2.间歇脉:在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间歇脉。3.二联律、三联律: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指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4.洪脉:是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大的脉搏触诊血管时可发现脉搏强而大。故答案为D。

  • [单选题]某癌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艾滋病,对此患者的护理中违反伦理要求的是( )
  • 以该患者为例大力宣传艾滋病的知识


  • [单选题]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表现为
  • 呼吸深长而规则

  • 解析:1.代谢性酸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呼吸深而大,呼吸辅助肌有力,呼吸频率可达50次/分之多。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病人。3.蝉鸣样呼吸:在呼吸时发出音调高的如蝉鸣音的特殊声音,产生机制是由于声门附近阻塞、吸气困难所致,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4.鼾声呼吸:入睡后发出的呼吸粗鸣声,病理性的鼾声多见于昏迷病人。5.叹息样呼吸:在一般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的呼吸,患者多自述胸闷,呼吸困难,但并无引起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常见于儿童。故答案为E。

  • [单选题]护士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导,告知患者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
  • <7.8mmol/L

  • 解析:餐后两小时:3.9-7.8mmol/L。正常人的血糖值:空腹血糖:3.9--6.2mmoL/L ,(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 餐后两小时血糖应<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就是糖尿病。

  • [单选题]浅二度烧伤的特点,不包括
  • 伤及皮肤全层

  • 解析:浅二度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胨物。水疱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6dr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内科学(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中医肛肠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7) 中药师(代码:202)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住院医师规培(推拿科) CDFI医师、技师 LA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