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免疫重建

D

题目:治疗具有严重细胞免疫缺陷患儿的有效措施是

解析:治疗具有严重细胞免疫缺陷患儿的有效措施是免疫重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婴儿男,6个月,查体结果如下,下列哪项神经反射属不正常( )。
  • 握持反射存在

  • 解析:神经反射: 1.生理反射 (1)终生存在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结膜反射及吞咽反射等出生时已存在,终身不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腱反射等,1岁后可引出并较稳定。当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时,这些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2)暂时性反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及颈肢反射等出生时已存在以后逐渐消失。吸吮反射于1岁左右完全消失,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于生后3~4个月消失,颈肢反射于生后5~6个月消失。当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时,这些反射存在与消失的时间将发生变化。 2.病理反射:包括Babinski征、Gordon征、Oppenheim征等。 正常2岁以下婴幼儿,呈现Babinski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2岁以上或单侧阳性提示锥体束损伤。对儿童神经系统采取的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判断需结合其实际年龄。应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特殊性,关注其情绪变化,尽量取得儿童的合作及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减少其恐惧、不安的情绪,安抚其家长的心理,消除误解。

  • [单选题]儿童类风湿病的特点是
  • 年长儿以关节受累为主

  • 解析:此病病理改变以关节病变为主。呈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 [多选题]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 营养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定植抵抗力作用

    生物屏障作用

    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的作用

  • 解析: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营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定植抵抗力作用;生物屏障作用;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的作用。故选ABCDE。

  • [单选题]某婴儿出生三个月,体重达到5kg,现用牛乳人工喂养,每日应给予8%糖牛乳量是
  • 550ml

  • 解析:婴儿奶量的计算:以每日所需总能量计算。婴儿每日需总能量110kcal/kg。婴儿体重5kg,每日需要总能量:110kcal/kg×5kg=550kcal,每100ml牛乳中所含能量为66kcal,100ml牛奶加8g糖后共得能量:66+4×8=98kcal,每日需用牛乳总量(y):100:98=y:550,y=100×550/98≈550ml。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婴儿喂养”知识点进行考核】

  • [多选题]传播具备的基本特征
  • 社会性

    工具性

    共享性

    互动性

  • 解析:传播具备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工具性、共享性、互动性。故选ACDE。

  • [单选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发病中,主要毒素是
  • 内毒素

  • 解析:内毒素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及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发生痉挛性收缩,内毒素直接作用或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组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加,或通过溶酶体释放,导致大量血管扩张血、加重微循环障碍。

  • [多选题]引起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原因有
  • 新生儿棕色脂肪含量少

    寒冷损伤

    严重感染

  • 解析:(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特点是: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且比未饱和脂肪酸多,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二)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可使新生儿失热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访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三)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82g2.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结核病(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主任/副主任护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