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4岁以下小儿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D
题目:小儿的用药选择错误的是( )
解析:应该是6岁以下小儿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因此D选项错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 )
钙、磷比例合适
解析:母乳虽然含钙量较少,但其钙磷比例恰当,且含有丰富的乳糖,有利于钙的吸收,因而较少发生佝偻病。
[单选题]患儿男,8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入院。现患儿颅内压增高,医嘱静脉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正确的护理操作是
注射时药液不能漏到血管外
解析: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0.25~0.5g/kg(1.25~2.5ml/kg),可6h 使用一次,静脉 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单选题]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诱因不包括
血尿素氮增高
解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诱因主要是急性感染、输液或输血过量或过速、体力活动过度、情绪变化、手术、严重失血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等。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患儿男,8岁。因“低热、干咳、疲乏、食欲减退3周入院”。患儿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最高体温38.1℃,夜间易出汗,中间咳嗽、无痰。患儿祖父为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患儿未接种卡介苗。对该患儿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INH+RFP+EMB
解析:1)杀菌药:全杀菌药:异烟肼(INH)及利福平(RFP)。半效杀菌药:链霉素(SM)和吡嗪酰胺(PZA)。2)抑菌药:乙胺丁醇(EMB)、氨硫脲(TBI)或乙硫异烟胺(ETH)。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结核病患儿的护理(概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下述哪项不符合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惊厥特点
常导致发热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发作:多见于婴儿。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委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至1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一般不发热,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眼球上翻和面肌抽动,神志仍清。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无关的因素为
食管裂孔疝术后
解析: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因素: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①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压力降低: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正常吞咽时L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起到抗反流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上述正常功能发生紊乱时,LES短暂性松弛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②LES周围组织薄弱或缺陷: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较大;膈肌食管裂孔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和食管下端黏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胃压低、腹内压增高等,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作用。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正常情况下,食管廓清能力是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唾液的冲洗、对酸的中和作用、食丸的重力和食管黏膜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等多种因素完成对反流物的清除,以缩短反流物和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当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这样就延长了有害的反流物质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增加了对黏膜的损伤。
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屏障作用是由黏液层、细胞内的缓冲液、细胞代谢及血液供应共同构成。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如胃酸、胃蛋白酶以及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使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胃排空能力低下,使胃内容物及其压力增加,当胃内压增高超过LES压力时可使LES开放。胃容量增加又导致胃扩张,致贲门食管段缩短,使其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十二指肠病变时,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则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故选D。
[单选题]婴儿每昼夜排尿量为
400~500 ml
解析:正常婴幼儿每昼夜排尿量约为400到500毫升。
[多选题]下列属于领导工作原理的是
协调目标原理
直接管理原理
沟通联络原理
激励原理
指明目标原理
[单选题]对探视制度等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属于
入院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85gw.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