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3.2~7.1mmol/L

A

题目:正常成人血清尿素氮(BUN)的正常参考区间为(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血清尿素氮(BUN)的正常参考区间”。血清尿素氮的正常参考区间为: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特点是
  •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对锐痛无效,对炎性所致钝痛有效

    共同机制是抑制PG的合成和释放

  • 解析:解热镇痛抗炎药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具有(对乙酰氨基酚除外)消炎抗风湿作用。由于其特殊抗炎作用,为了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降温的特点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具有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 [单选题]CPVP属于哪一类辅料
  • 崩解剂

  • 解析:CPVP(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不溶解于水,但有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自重的50%,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用作崩解剂、赋形剂、骨架材料,在作片剂的崩解剂时,遇水使其网状结构膨胀产生崩解作用。又因其吸水后不形成胶状溶液,不影响水分继续进入片芯,故崩解效果较淀粉或海藻酸类等为好。

  • [多选题]关于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溶出速度与扩散层的厚度成反比,与扩散系数成正比

    扩散系数受溶出介质的黏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 解析: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dC/dt=kS(Cs-C),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C为溶液中药物浓度。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溶出介质中的药物的浓度梯度(Cs-C)成正比。对于给定的药物,Cs不变。增加药物的表面积S,如微粉化,就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溶出过程如形成漏槽状态(溶出药物很快转移,C近似为0)有利于溶出。k与温度、扩散层厚度等有关。所以提高温度,搅拌(降低扩散层厚度)可促进溶出。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的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体积大,则C小,则溶出快。

  • [单选题]取某药物适量,加水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溶液呈碱性,即析出白色沉淀,加热沉淀则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则产生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药物应为
  • 盐酸普鲁卡因


  • [单选题]成本效用分析法的特点是
  • 考虑到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p2d65.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药学(正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风湿病(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肿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2) 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代码:363) 辽宁初级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护士资格证考试 执业药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