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壁细胞抗体

D

题目:女,38岁,上腹部不适,纳差3年,体重减轻,乏力半年,查体:贫血貌,上腹部轻压痛,HB88g/L,MCV115n,胃镜检查示胃体皱襞稀疏,黏膜血管透见。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昏迷的关键是
  • 坚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解析: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昏迷的关键是坚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这是病因治疗,选A。

  • [单选题]血浆半衰期最长钙离子通道阻断药是
  • 氨氯地平

  • 解析:氨氯地平口服后6~12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清半衰期为35~50h,硝苯地平经10分钟生效,1?2小时达最大效应,作用维持6?7小时。尼卡地平口服后30min生效,1h血药浓度达高峰,最大效应30min至1.5h,维持3h,血浆半衰期约5h。尼索地平口服速释剂治疗心绞痛的最大效应时间为3h,治疗高血压为1~3h。降压效应与血药浓度有关。达峰时间为1~1.5h。尼群地平口服吸收良好,达90%以上。食物能增加尼群地平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0%。分布容积(Vd)为6L/kg。口服后30min收缩压开始下降,60min舒张压开始下降,降压作用在口服后1~2h最大,持续6~8h。

  • [单选题]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 引起疾病主要是化脓性感染

  •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肉毒梭菌为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可见短链状。有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椭圆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菌体似网球拍状(A对),芽胞抵抗力甚强。严格厌氧(B对),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直径3~5mm不规则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有β溶血。肉毒梭菌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疾病主要是肌肉松弛型麻痹。故本题选D。

  • [单选题]手指麻木伴上肢放射痛,压头试验阳性,最可能的颈椎病类型是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解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50%-60%,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所以选D。

  • [单选题]女,55岁。3个月来腹胀、食欲减退、低热。查体:腹饱满,移动浊音(+),抗结核治疗2周不见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腹腔镜+活检

  • 解析:腹腔镜检查: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混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 [单选题]网织红细胞不能进行
  • DNA合成

  • 解析: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不同,不能进行DNA、RNA合成及分裂增殖。能进行蛋白质、血红素、脂类合成,也能参与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反应。

  • [单选题]下列慢性颅内压增高所引起头颅X线改变,错误的是
  • 枕大孔扩大

  • 解析:此题多处提及“扩大”,对考生产生干扰,因此有一定难度。要求考生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并掌握头颅X线平片的阅片基础知识。①2~12岁的儿童,有脑回压迹属于正常现象。成人脑回压迹很少,如增多,是颅压增高的征象;②7岁以前的小儿颅缝尚未闭合,当颅内压增加时,出现颅缝代偿性增宽、颅缝哆开以及头围增大,故可排除选项B;③头颅X线正位片上矢状窦两侧可见到蛛网膜压迹,当慢性颅内压增高时这些压迹明显显现,亦能排除选项C;④慢性颅内压增高时以及第三脑室对蝶鞍产生压迫致使蝶鞍扩大、前后床突及鞍背的骨质吸收,故可排除E;⑤备选答案中除D外皆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的X线表现,利用排除法均可一一排除,选项D应为所选答案。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新生儿窒息时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改变
  • 血压稍升高

  • 解析:继发性呼吸暂停,此时肌张力消失、苍白、心率和血压持续下降,此阶段需正压通气方可恢复自主呼吸,否则将死亡。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pj3pdg.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整形外科(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临床营养(副高)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营养(师)(代码:210) 口腔助理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中药学(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