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意识丧失

C

题目:女性患者38岁,近5年多次于情绪激动或生气后出现四肢抽搐,伴颈后仰,两眼紧闭,过度换气,每次抽搐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患者无头外伤史,抽搐发作时未出现过舌咬伤和大小便失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及脑电图正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脾在五行属土,与其相表里的是( )

  • [多选题]胃窦癌手术范围正确的是
  • 小弯侧切缘距癌肿上缘5cm

    大弯侧切缘位于脾门下

    于腹腔动脉处结扎胃左动脉

    将2/3以上的远侧胃连同淋巴结在内的大、小网膜整块切除

  • 解析:胃窦癌手术范围正确的是小弯侧切缘距癌肿上缘5cm;下缘至少达幽门下3cm;大弯侧切缘位于脾门下;于腹腔动脉处结扎胃左动脉;将2/3以上的远侧胃连同淋巴结在内的大、小网膜整块切除,本题答案选择ACDE。

  • [多选题]关于三腔二囊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使用前应将三腔二囊管置于水中,检查是否漏气

    经鼻插入50~60cm,抽得胃内容物

    放置24小时后,出血停止,可排空气囊,观察12~24小时

    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

    每12小时应排空气囊10~29分钟

  • 解析:认真检查三腔二囊管气囊有无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通向食管囊、胃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找到管壁上45、60、65cm三处的标记及三腔通道的外口。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65cm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管拔出。

  •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 "开鬼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


  • [单选题]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
  • 劳累后发热


  • [多选题]关于腹股沟疝发病机制,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

    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位置偏高

    腹横筋膜层薄弱

  • 解析: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引起,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位置偏高;腹横筋膜层薄弱,本题答案选择ACE。

  • [多选题]全腹膨隆见于
  • 腹内积气

    巨大卵巢囊肿

    大量腹水

    足月妊娠

    肥胖


  • [多选题]双侧隐睾会导致
  • 双侧睾丸萎缩

    丧失生育能力

    恶变为睾丸肿瘤

    睾丸萎缩经松解固定后可能会恢复正常生育能力

  • 解析:双侧隐睾会导致。睾丸萎缩、不育症、恶变、疝气、睾丸扭转,不会导致智力的发育

  • [多选题]腹股沟斜疝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 腹膜鞘状突未闭

    慢性咳嗽或便秘

    腹内斜肌的弓状下缘位置过高

  • 解析: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取股沟斜疝两种.(1)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胚胎发育有关.人类胚胎期,睾丸从腰椎旁逐渐下降,同时带动部分腹膜、腹横盘膜及腹部肌肉经过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形成阴囊.在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形成一个腹膜鞘突.在睾丸下降完成后,腹膜鞘突自行闭锁.如果腹膜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全,则可能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2)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腹模筋限和腹横肌的收缩可使腹股沟深环关闭,从而阻止斜疮的形成.如果腔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再加上腹内压力增高(如劳动、排便、排尿、腹水、啼哭等)因素的出现,可促使深处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癌变,肠管等组织也随之进入癌变,形成后天性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疮三角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疵称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与老年人腹壁肌肉较薄弱有关.如果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及慢性便秘等情况,造成腹内压力升高,促使宜癌三角部位的腹膜及内脏突出,则可形成腹股沟直疝.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7zrj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职业卫生(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9)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辽宁初级中药士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主管护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