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消化性溃疡

C

题目:患者男,40岁。中上腹饥饿性隐痛反复发作10年,伴反酸、嗳气,进食和服用抑酸剂可缓解。

解析:1.消化性溃疡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性质可为钝痛、灼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十二指肠溃疡为疼痛在两餐间发生(饥饿痛),胃溃疡为餐后痛。上腹痛通常在服用抗酸药后缓解。故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初产妇,25岁,会阴侧切分娩体重3400g健康男婴,其正常产褥期的临床表现是产后
  • 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状态

  • 解析:产褥期临床表现:①体温在产后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故排除A;②子宫复旧:产后第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致使宫底稍上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子宫降到骨盆内,故排除B;③恶露:血性恶露持续3~4日,浆液性恶露持续10日左右,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故排除E;④循环系统:血容量于产后72小时增加15%~25%,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故排除C;⑤生殖系统变化: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故选D。

  • [单选题]肝硬化大量腹水不会出现的腹部体征是
  • 振水音阳性

  • 解析:振水音阳性为胃内液过多所致。

  • [单选题]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 解析: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的一种局部电位,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钠和钾(主要是钠)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部去极化电位;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部超极化电位。故本题的答案是C。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不同,是等级性的,不是"全或无"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是突触前抑制的原因,其后果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而不是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单选题]不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改变的是
  • 多发空洞

  • 解析: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或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早期为下叶间质性改变,肺实变后为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葡萄球菌肺炎时肺段或肺叶实变,可形成空洞。

  • [单选题]根据《母婴保健法》规定经产前诊断下列情形中医师应当向夫妇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意见的是
  • 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

  • 解析: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医生可向夫妻双方提出终止妊娠的意见。

  • [单选题]男,28岁。1个月来3次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胸闷、窒息感,浑身冷汗,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极度紧张害怕,持续10余分钟,每次去医院急诊,除心电图是窦性心动过速外,余无异常,事后总担心下次再发作。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惊恐障碍

  • 解析: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避错】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点是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识别、即刻感觉、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dper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病理学(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中医助理医师 助产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