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管内高凝状态

A

题目:休克在微循环衰竭期最突出的情况是:

解析:1.微循环缺血缺氧期(代偿期)(1)微循环的变化:①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前阻力增加为显著)。②真毛细血管网关闭。③微循环灌流减少(少灌少流)。④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缺血缺氧更为明显(灌少于流)。(2)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①自我输血: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容量血管中的肌性微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储血库收缩,使回心血量迅速增加,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②自我输液: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③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脏器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冠状动脉血管因α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而脑动脉由于受舒血管代谢物影响舒张;其中冠状动脉可因β受体的作用而出现舒张反应;使心、脑血流增加。2.微循环瘀血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1)傲循环的变化:①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不明显),血管运动现象减弱。②真毛细血管网开放。③微循环灌多于流(多灌少流)。④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或聚集,使微循环瘀血缺氧加剧。(2)休克期微循环失代偿的后果:①心输出量的降低。②动脉血压急剧下降。③心脑供血减少。3.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转期)(1)微循环的变化。①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降低。②真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③微循环麻痹(不灌不流)。④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7男,54岁。活动时喘憋渐加重,出现夜间憋醒。高血压病史10余年。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左心室扩大,LVEF35%。患者喘憋的机理为
  • 心室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容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

  • 解析:"LVEF"即是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射血分数35%提示心室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容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导致左心衰,因为左心室左心房压力太大,所以肺循环血液无法进入左房左室。患者表现为憋喘。

  • [单选题]酒精戒断症状不包括哪项
  • 人格改变

  • 解析:酒精戒断症状不包括人格改变。

  • [单选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
  • 左前降支

  • 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多,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旋支。

  • [单选题]下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适应证,不正确的是
  • 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 解析: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梗阻者一般无需处理。膀胱残余尿量较多或既往出现过急性尿潴留,前列腺增生梗阻严重,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因此D合并膀胱功能障碍不适合手术。A、B、C属于有前列腺梗阻且严重者。

  • [单选题]手外伤的术后处理不正确的是
  • 术后用石膏托将手固定于伸直位

  • 解析:术后用石膏托将手固定于功能位,而非伸直位。

  • [单选题]患者,男,17岁,感冒伴发热8天后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155/90mmHg,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3/HP,ASO600U。此患者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 球-管失衡

  • 解析:本例患者有感冒病史,抗链“O”即ASO升高(正常值应小于500U),表明有链球菌感染;目前症状为“全身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故可诊断为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而该病所致的水肿属肾炎性水肿,其主要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患者有血尿、蛋白尿,显然,该患者肾小球受损,而肾小球疾病时水肿可基本分为两类:①肾病性水肿:主要由于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此外,部分患者因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可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②肾炎性水肿:主要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下降,导致水钠潴留。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作出选择。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dwml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内科护理(副高)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9) 理化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3)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公卫医师定期考核 DSA技师 临床营养(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