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培养阳性,为大肠埃希菌
D
题目:患者女,35岁,3周前因急性重型胰腺炎入院,一直进行肠外营养,采用的是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途径。1d前,患者出现寒战、发热,最高38.5℃,医生考虑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可能。
解析:诊断: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它感染部位无关。故D错误。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肝硬化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增多
透明质酸增高
板层素增高
解析:1。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测定:近年来认为测定血清P-Ⅲ-P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最好的指标,其水平与肝组织病理所见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正常值为(0.64±0.11)U/ml。2.吲哚青绿(ICG):是一种色素,注入人体后迅速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由肝细胞摄取排入胆汁,不经肾排出,不参与肠肝循环,静脉注射0.5mg/kg,15min后取血测定其潴留率,正常值为(7.83±4.31)%,肝硬化时潴留率明显增高可达20%以上,本试验比BSP更敏感,3.血清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内皮细胞功能,反映活动性纤维化,预测肝硬化的良好指标。故BCE正确。余错误。
[多选题]有关食管癌的治疗与预后错误的有( )
上段食管癌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
食管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对放疗敏感
对化疗效果好,考虑与食管增殖细胞较多有关
[多选题]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治疗原则是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腹腔内注射抗生素
可排放腹水,腹腔冲洗
抗生素用药时间不宜少于2周
解析:1. 起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先选用对SBP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三嗪、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一般为 7~10d 。2.腹腔注射抗素。3.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灌洗: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时,如发生利尿剂抵抗,或腹水明显混浊、有絮状物,或呈血性腹水时,可行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穿刺灌洗。单纯排放腹水易产生低血容量、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须在大量放液的同时输入足量的白蛋白扩充血容量,可防止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损害,显著减少并发症。故BCDE正确。
[多选题]肝硬化的病理分型为
小结节性
大结节性
大小结节混合性
解析:根据结节的状态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1、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直径较小,一般为3~5mm,最大不超过1cm,假小叶大小也一致,纤维间隔较细。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为1~3cm,最大可达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和大结节性肝硬化的混合型,即肝内同时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形态。4、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多数小叶被纤维隔包围形成结节,纤维隔可向肝小叶内延伸,但不完全分隔肝小叶,结节再生不显著。故BCE正确。
[多选题]下列有关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对乙酰氨基酚是具有直接肝毒性的药物,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越容易导致严重肝损伤
特异质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宿主及环境因素均相关,也可能有三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特异质性肝损伤多由药物代谢相关的酶缺乏或活性低下,或个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
氧化应激是药物性肝细胞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解析:通过直接途径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典型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异烟肼等,部分药物自身并不具有抗原性,但某些个体,由于代谢异常,药物的代谢产物与细胞蛋白结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后者甚至可成为机体的自身抗体,如异烟肼的抗体同时为抗线粒体M6亚组份抗体,引发免疫应答、或激发细胞免疫,释放淋巴因子,最终导致免疫性肝细胞破坏。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所诱导的DILI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相关性,此种肝脏损伤仅发生在个别或少数人身上,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故选:ACDE。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eel96.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