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舌下给药吸收率高,但起效较缓慢

B

题目:关于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口服给药是指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以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是最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最常用给药途径之一,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疾病和人群,尤其适合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其中片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剂型。口服给药虽然方便、安全,但易受胃肠生理因素的影响,临床疗效常有较大的波动。舌下给药立即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吸收率高,可达95%,起效较快,几分钟见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水溶性药物通过胎盘膜孔转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在250~500之间

  • 解析:水溶性药物通过胎盘膜孔转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比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扩散速度快。相对分子质量为250~500的药物一般穿过胎盘都很容易。相对分子质量为700~1000的物质,如多肽及蛋白质穿过胎盘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物质很少能通过胎盘。

  • [单选题]足厥阴肝经起于( )
  • 大敦穴


  • [单选题]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急诊处方应为
  • 淡黄色

  • 解析: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淡红色;急诊处方淡黄色;儿科处方淡绿色;普通处方白色。以上处方均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是何种处方。

  • [多选题]用药后能够使粪便变色的药物是
  • 铋剂

    大黄


  • [多选题]能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是
  • 雌激素制剂

    雷洛昔芬

    鲑鱼降钙素

    鳗鱼降钙素

  • 解析: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钙、维生素D 、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亚硝酸基氟联苯丙酸等, 这些抗吸收药可以减少骨折危险, 尤其是在脊椎作用明显。故选ABDE

  • [单选题]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 受体逐渐饱和,递质逐渐耗损

  • 解析:麻黄碱的升压作用是由于置换了神经末梢结合点上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之进入细胞外液,此内源性神经递质再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部位以产生作用。交感神经末梢虽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储存,但可供这类药物置换的并不多,所以连用几次后,作用就很快消失。麻黄碱的快速耐受性产生的机制,一般认为有受体逐渐饱和与递质逐渐耗损两种因素。最近通过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方法证明离体豚鼠肺组织在连续给予麻黄碱后,其与β受体的亲和力显著下降。

  • [单选题]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
  • 包衣

  • 解析: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方法之一是扩散原理:①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包衣材料有阻滞剂和肠溶材料;②制成微囊;③制成不溶性骨架片,骨架材料为不溶性塑料,水溶性药物较易制备这种类型;④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⑤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主要用于注射剂、滴眼剂或其他液体制剂;⑥制成乳剂。

  • [单选题]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应口服( )。
  • 格列喹酮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格列喹酮,其不影响肾脏功能,由肾脏排泄率不及5%,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一次30mg,三餐前各服一次,也可一次15mg,一日3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长期毒性试验属于
  • 临床前试验

  • 解析:本题考查安全性评价部分的内容,长期毒性试验属于临床前动物试验。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2gl7.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核医学技术(正高) 口腔修复学(副高) 核医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执业药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