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完全性肠梗阻 急性肠穿孔 诊断困难需剖腹探察者 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治疗仍未能闭合

BCDE

题目:肠结核的手术指征是

解析: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完全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者;②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内科治疗而未能闭合者;③肠道大量出血经积极抢救不能有效止血者;④诊断困难需开腹探查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常见于
  • 慢性胃窦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炎

    慢性胃体炎

  • 解析: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简称Hp,是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故BCDE正确。

  • [多选题]原发性肝癌从病理形态上大体可分为
  • 弥漫型

    结节型

    块状型

  • 解析:块状型最多见,结节型较多见,弥漫型最少见。

  • [多选题]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是
  •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以胃溃疡多见

    溃疡常较大

    易误诊为胃癌

  • 解析:(1)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规律性的上腹痛,多以上腹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少数患者的胸骨后及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老年溃疡的发病部位高,老年人胃体部以上溃疡发生率较高(42.39%),高于胃角、胃窦部、幽门管部,提示老年消化性溃疡好发于高位的特点。 (3)溃疡的大小:老年溃疡中巨大溃疡明显增多,所谓巨型溃疡是指胃溃疡面直径>3cm,球溃疡面直径>2cm为巨型溃疡,发生巨型溃疡机制尚不清楚,确诊以内镜和病理检查可靠。(4)并发症高: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占43%,而且常有再出血;穿孔占8%,死亡率高,应给予足够重视;幽门梗阻占10%。(5)复发率高,愈合缓慢。

  • [多选题]气的运动形式包括( )

  • [多选题]关于肝硬化的治疗有
  • 代偿期用高热量、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饮食

    肝硬化合并症治疗

    伴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 解析:现有的治疗方法尚不能逆转已发生的肝硬化,对于代偿期患者,治疗旨在延缓肝功能失代偿、预防肝细胞肝癌;对于失代偿期患者,则以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延缓或减少对肝移植需求为目标。 (一)保护或改善肝功能 1.去除或减轻病因 (1)抗HBV治疗:复制活跃的HBV是肝硬化进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HBV肝硬化失代偿,不论ALT水平如何,当HBV DNA阳性时,均应给予抗HBV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等口服核苷类似物,无固定疗程,需长期应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不宜使用干扰素。 (2)抗HCV治疗:适用于肝功能代偿的肝硬化,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方案,对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可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或普通干扰素α。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不宜使用干扰素。 (3)针对其他病因进行治疗。 2.慎用损伤肝脏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疗效不明确的药物,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3.维护肠内营养:肝硬化时若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机体将消耗蛋白质供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肠内营养是机体获得能量的最好方式,对于肝功的维护、防止肠源性感染十分重要。只要肠道尚可用,应鼓励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肝硬化常有消化不良,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辅以多种维生素,可给予胰酶助消化。对食欲减退、食物不耐受者,可予预消化的、蛋白质已水解为小肽段的肠内营养剂。肝功能衰竭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保护肝细胞:胆汁淤积时,微创方式解除胆道梗阻,可避免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伤。由于胆汁中鹅去氧胆酸的双亲性,当与细胞膜持续接触,可溶解细胞膜。可口服熊去氧胆酸降低肝内鹅去氧胆酸的比例,减少其对肝细胞膜的破坏;也可使用腺苷蛋氨酸等。其他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铵等。保护肝细胞药物虽有一定药理学基础,但普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过多使用可加重肝脏负担。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eev70.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核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5)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中医学专业知识 药学(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