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局部理疗,促进吸收
C
题目:患者男性,6岁。因“3天前右额碰在桌角,当时能哭,现右额颞头皮隆起”来诊。 局部触之有12 cm×12 cm波动区, 无神经系统定位症状,颅脑CT提示右额颞部头皮肿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头部外伤后头皮清创,应该
争取24h内进行,不得超过72h
[单选题]以下哪项可以导致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失败
供血动脉细长迂曲
解析:如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过于迂曲细长,常使导管难以到达合适位置,因而无法对畸形血管团进行安全、有效的栓塞。
[多选题]有关急性硬膜外血肿,下列哪项描述恰当 ( )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一般为透镜状高密度影
以颞部多见
手术治疗一般不做去骨瓣减压
保守治疗适用于神志清楚、血肿量小于30ml,中线移位不超过O.5cm者
[多选题]属于平息内风的方剂是( )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单选题]男,24岁,打麻将时突感头痛,随即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醒后仍头剧烈疼痛并呕吐。体检:神志清楚,瞳孔右3mm,左6mm,颈抗,左侧眼底玻璃体下片状出血。体温37℃,血压145/85mmHg。根据以上资料,临床诊断首先考虑 ( )
SAH
[单选题]硬脑膜外血肿的确诊依据是
头颅CT显示颅骨内板下梭形血肿
[单选题]休克患者在应用晶体液时,下列错误的是
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时,最恰当的晶体液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
解析: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应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搏幅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微循环情况,判断补充血容量的效果。首先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复苏,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失血性休克时,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在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后,即可自静脉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果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在30%以上,则仍可继续输上述溶液(补充量可达估计失血量的3倍),不必输血;如果失血量大或继续有失血,应接着输入已配好的血液,全血有携氧能力,可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但仍应补充一部分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这种晶体液和血液同用的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可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红细胞比容和凝血因子Ⅰ含量,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流;输血最好为新鲜血,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也可采用血浆代替部分血液,血浆可以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对以丧失血浆为主的烧伤、腹膜炎等所致的休克有重要作用。而5%葡萄糖生理盐水是高渗液,0.9%葡萄糖生理盐水的才是等渗液。故答案应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ldq0w.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