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昏睡
C
题目:患者,男,30岁,头部外伤后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再入睡。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17岁,发现右上睑包块1周。查体:右眼睑皮肤色泽正常,上睑中外1/3处可扪及一皮下圆形包块,如黄豆大小,边界清,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好,无压痛,相应的睑结膜面呈暗紫色,角膜透明。可能的诊断是( )。
睑板腺囊肿
解析:该题是临床综合分析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包括:青少年患者,右上睑皮下包块1周,局部皮肤无红肿,包块如黄豆大小,边界清,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好,无压痛,相应的睑结膜面呈暗紫色。结合我们所掌握的睑板腺囊肿相关的临床表现,符合上述特点,因此选E。而其他选项的临床表现都不能与上述特点完全符合。如黄色瘤,一般出现在上睑内侧,局部皮肤出现黄色改变。
[单选题]舒张早期奔马律与生理性第三心音的不同之处有:舒张早期奔马律
多出现在心率>100次/分
[单选题]由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引起的暂时性近视为
屈光性近视
[单选题]3岁后两眼眼轴的夹角通常为 ( )
68°
解析:随眼眶的发育,眶轴逐渐向前移动,视轴也随之变化。胚胎7~9mm时,两眼朝向外侧,两眼视轴成160°角:胚胎2个月(16mm)时视轴为120°;胎长40mm时,视轴为72°; 3岁后,两眼视轴为68°,最后两眼视轴成为45°。
[多选题]以下关于并发性白内障的正确描述是( )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多发生并发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并发的白内障多表现为核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最常见原因
解析:并发性白内障是由于眼部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眼前节、后节的许多疾病引起眼内环境的改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产生混浊。角膜溃疡、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内肿瘤、高度近视等都可引起白内障。眼前节疾病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多由前囊膜或前皮质开始。由眼后节疾病引起者,早期在晶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混浊,并有较多空泡形成,逐渐向晶状体核中心部及周边部扩展,呈放射状,形成政瑰花样混浊,继之向前皮质蔓延,逐渐使晶状体全混浊。以后水分吸收,囊膜增厚,晶状体皱缩,并有钙化等变化。由青光眼引起者多由前皮质和核开始。高度近视所致者多为核性白内障。
[多选题]可形成免疫赦免区的有( )
角膜
黄斑中心凹
视网膜内
解析:正常角膜、视网膜内及黄斑中心凹区无血管和淋巴管,形成了免疫赦免区。
[多选题]有关泪液膜中的脂质层描述正确的是 ( )
是构成泪液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可阻止泪液的蒸发
是由睑板腺分泌的
解析: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um厚的超薄层,从外向内分别由脂质层、水样层和黏蛋白层构成。影响泪膜稳定的因素包括泪膜的组成成分和水压动力学以及眼睑的结构和运动。泪膜脂质层抑制泪液蒸发、稳定和保持泪膜的弧度,由睑板腺分泌。水样成分主要由泪腺、副泪腺(Krause腺和Wolfring腺)产生,为角膜输送各种水溶性营养成分。黏蛋白层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结膜非杯状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表达的跨膜蛋白构成。
[单选题]巩膜的特点,错误的是( )
巩膜后部外2/3移行于巩膜筛板
解析:巩膜后部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形成巩膜筛板。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lq1jw.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