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分析结核病的传播机制
C
题目:200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1:3125的比例,随机抽取257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1500人。调查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且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系数为
16.8kJ
[单选题]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多阶段过程,至少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为
启动,促长,进展
[单选题]反映工人职业接触水平宜采用
环境监测
解析: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反映工人的接触水平;生物监测虽然也可以反映接触水平,但更多地旨在反映其健康状况。工人的健康是否受损,取决于医学检查。回答问题需要对环境监测、生物监测以及健康监护的应用有完整的认识。.
[单选题]假设检验中,若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
[单选题]秩和检验中,秩和T与P的关系中,描述正确的是
T落在界值范围内,则P大于相应概率
[单选题]关于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错误的说法是
生命质量是生命数量的前提和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的基本概念。属于理解类型的题目。A和B分别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定义。而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追求最大的生存时间和最高的生命质量是人类的最终目的。生命数量与生命质量常形成对立,有时不得不牺牲一定生命数量来换取更好的生命质量,反之亦然。D的错误在于,生命数量是生命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单选题]疫源地是指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所能
波及的范围
解析:此题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防治的内容,考核疫源地的概念。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向四周播散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的地方和范围,答案C是最佳答案。
[单选题]某患者因发热而入院,疑患伤寒。肥达反应结果是TO1:160,TH1:320,PA1:40,PB1:40,试问此患可能是
伤寒感染期
[单选题]不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是
CDPDG
解析:答案:E。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有:脂酰CoA,DG,磷脂酸,磷酸甘油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v45kvp.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