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抑强扶弱

C

题目: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为( )

解析:考查五行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治疗原则为抑强扶弱。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生物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称为
  • 注射用冻干制剂

  • 解析:本题考点是注射剂的分类。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包括溶液型(水溶液和油溶液)注射剂、乳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生物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

  • [单选题]相须相使表示
  • 增效

  • 解析: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示颉颃。答案选A

  • [单选题]对于患者提出的乙类非处方药选择、使用等问题
  • 执业药师应当给予热情、耐心、准确、完整的解答

  • 解析:①执业药师应当对患者正确使用处方药、选购和使用甲类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对于患者提出的乙类非处方药选择、使用等问题,以及其他有关药品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应当给予热情、耐心、准确、完整的解答。②对于病因不明或用药后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的患者,执业药师应向其提出寻求医师诊断、治疗的建议。执业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配、销售处方药,应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处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对处方不得擅自超越法律授权更改或代用。③对有配伍、使用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故选CDA。

  • [多选题]注射剂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有
  • 注射用溶剂

    原、辅料

    容器与设备

    生产过程、环境及操作人员

    输液器具

  • 解析:含有热原的注射剂,特别是输液注入人体时,有30至90分钟的潜伏期,然后就会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身痛、发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0℃左右,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虚脱,甚至危及生命。注射剂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若蒸馏设备结构不合理、操作或贮存不当均易被热原污染。(2)原辅料:原辅料本身质量不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甚至破损,均能受到微生物污染。以中药为原料的制剂,原料中带有大量的微生物,提取处理的条件不当也容易产生热原。(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注射剂制备时所用的用具、管道、装置、灌装注射剂的容器等接触药液的一切器具,使用前清洗不彻底或灭菌不完全,均可污染热原。(4)制备过程:制备过程中环境的洁净级别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操作时间过长、灭菌不及时或灭菌不彻底、包装不严密等,都可能使注射剂污染热原。(5)临床应用过程:多数由于临床使用注射器具(输液瓶、乳胶管、针头与针筒等)的污染所致。答案选ABCDE

  • [多选题]细胞内含物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 淀粉粒

    黏液

    挥发油

    菊糖

    硅质

  • 解析:细胞内含物鉴定①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醋酸甘油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有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②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③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④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⑤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⑥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⑦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⑧硅质:加硫酸不溶解。答案选ABCDE

  • [单选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国家制定的“乙类目录”的调整(增加和减少)品种数之和不得超过国家制定的“乙类目录”药品总数的
  • 15%

  • 解析:“乙类目录”由国家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增加和减少的品种数之和不得超过国家制定的“乙类目录”药品总数的15%。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4l30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3)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医学检验(中级) 临床营养(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