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0.15~0.3g
B
题目:冰片入丸散内服的用量是
解析:冰片内服:入丸散,0.15~0.3g,不入煎剂。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敷。故正确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与阿托品制成注射液,止痛效果明显增加的是
延胡索
解析:延胡索与阿托品制成注射液,止痛效果明显增加;若再加少量氯丙嗪、异丙嗪,止痛效果更优;洋金花与氯丙嗪、哌替啶等制成麻醉注射液,用于手术麻醉不但安全可靠,而且术后镇痛时间长。故此题选B。
[单选题]既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又能祛风止痛的药是
蔓荆子
解析:首先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薄荷,能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毒、疏肝解郁。蔓荆子,能辛能散风,寒能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因而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菊花,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平肝阳、清热解毒。桑叶,能疏风散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肝阳。牛蒡子,能疏风散热利咽、宣肺透疹、解毒消肿。综合分析,本题选B。
[单选题]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单独祛邪
解析:真实假虚证,病证名。指病邪盛实,反现虚弱的假象。扶正祛邪法则时,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患者,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患者,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2.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邪在胸脘上部,如痰涎壅塞、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吐法;邪在肠胃下部,如热邪与肠中糟粕互结者,应采取下法;实热实火者,宜用清热泻火之法;寒证宜用温中祛寒法;湿证宜用化湿、利湿法;食积胀满,宜用消导法;有痰的应祛痰;有瘀血的,应活血化瘀等法均属祛邪范围。3.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清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故此题应该选D。
[单选题]非处方药何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自监督管理部门核发《非处方药药品审核登记证书》之日起
解析:非处方药药品自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非处方药药品审核登记证书》之日起可以使用非处方药专有标识。故选D。
[单选题]清咽滴丸的主治是
外感风热所致的急喉痹
解析:清咽滴丸【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急喉痹,症见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恶风、发热、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清数;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故答案为C。
[单选题]生姜除发散风寒外,又有的功效是
止呕
解析:生姜的功效为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4mdm3.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