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目赤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配用
  • 正确答案 :B
  • 少商、上星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 [单选题]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 厥逆


  • [单选题]胆郁痰扰证最常见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A
  • 情志不遂


  • [单选题]热盛动风兼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治宜
  • 正确答案 :B
  • 羚角钩藤汤加石膏、知母


  • [单选题]生姜善治何种呕吐
  • 正确答案 :B
  • 胃寒呕吐

  • 解析:生姜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为“呕家圣药”。 4.肺寒咳嗽。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

  • [单选题]三焦辨证中的中焦病证包括
  • 正确答案 :A
  • 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 解析: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 [单选题]功能舒筋活络,并善于缓解拘挛疼痛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木瓜

  • 解析:木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1.风湿痹证。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   2.脚气水肿。   3.吐泻转筋。   4.消化不良、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 [单选题]针灸治疗颤证时,所选择的主要经脉是
  • 正确答案 :C
  • 督脉、手足少阳经穴

  • 解析:颤证 【病因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脑髓及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及劳逸失当等因素所致。 年迈久病肾亏,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虚阳内动,脑髓失养,神机失调而成;或因肾水不足,木少滋荣,或暴怒伤肝而气机不畅,阳气内阻化热生风而成;或由于久病年迈精少,或应事太烦而伤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辨证】 主症 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 兼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者,为风阳内动;兼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语言失序,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者,为髓海不足;兼眩晕,心悸,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者,为气血亏虚;兼见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胸闷泛恶,多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者,为痰热动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 [单选题]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鹿茸


  •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谓之
  • 正确答案 :A
  • 恶阻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7jdmz.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血液病(正高) 口腔修复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代码:343)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1)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