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青霉素
C
题目:患者,女,21岁,患肾炎4年,2天来发热咳嗽。查体:T38℃,重度贫血貌。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0次/分,右肺满布湿性啰音,肝在肋下1cm,无明显水肿,肾功能严重损害,胸透右肺炎症,应选下列哪种抗生素
解析:患者肾炎1年,2日来发热、咳嗽,心界扩大,右肺炎症,应选青霉素;况且,本例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而多黏菌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均具肾毒性,故均不宜使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胃癌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行根治性手术
癌浸润到横结肠或脾脏时
解析:胃癌的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是指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否则为姑息性手术。当胃癌的转移比较局限时,可以行根治性手术,但是当有肝、腹膜、肠系膜等广泛转移时,根治性手术不能进行。
[单选题]患者,男,35岁,突发呼吸困难伴窒息感,查体:呼吸30次/分,呼气延长,双肺哮鸣音,无湿啰音
呼气性呼吸困难
解析:呼吸困难根据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分五种类型:
(1)肺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临床上常分为三种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②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的痉挛或炎症所致。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弥漫性肺细支气管炎等。③混合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或胸膜腔病变使肺呼吸面积减少导致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栓塞(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广泛性胸膜增厚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在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尤其是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为严重。重者称“心源性哮喘”。右心衰竭严重时也可引起呼吸困难,但程度较左心衰竭轻,临床上主要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由左心衰竭发展而来。另外,也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心包积液。
(3)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血中代谢产物增多,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受体或直接兴奋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①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病因,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等;②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称为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某些药物如吗啡类、巴比妥类等中枢抑制药物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特点为:①有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史;②呼吸缓慢、变浅伴有呼吸节律异常的改变如cheyne-Stokes呼吸(潮式呼吸)或Biots呼吸(间停呼吸)。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受增高的颅内压和供血减少的刺激,使呼吸变为慢而深,并常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如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呼吸遏制(吸气突然停止)等。临床上常见于重症颅脑疾患,如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外伤及脑肿瘤等。精神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快而浅,伴有叹息样呼吸或出现手足搐搦。临床上常见于癔症患者,病人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多为过度通气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所致,严重时也可出现意识障碍。
(5)血源性呼吸困难:多由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氧含量降低所致。表现为呼吸浅,心率快。临床常见于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除此外,大出血或休克时,缺氧和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也可使呼吸加快。
本例患者呼是呼气延长,所以属于呼气性呼吸困难。
[单选题]女,13岁。因水肿3天,剧烈头痛、呕吐2天入院。2周前曾发热、咽痛。查体:P110,BP170/120,双肺无异常。Hb110g/L。尿常规:蛋白(++),RBC30~50/HP,尿比重1.020,血尿素氮9.4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肾小球肾炎并高血压脑病
解析:患者2周前有感染史,结合实验室检查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故最可能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
[单选题]属于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证的是
继发性胰腺脓肿
解析:继发性胰腺脓肿属于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征。
[单选题]女孩,6岁。诊断为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病程中患儿出现腰痛,尿呈洗肉水样。此时最可能是发生了
肾静脉血栓形成
解析:肾静脉血栓形成时典型表现为突发腰痛,血尿甚至肉眼血尿,两侧下肢不对称肿胀和活动障碍,少尿甚至发生肾衰竭。但大部分病例为亚临床型,无明显症状。考虑患儿肾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单选题]儿童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围生期
解析:儿童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围生期,这个知识点考过3次了。
[单选题]从伦理学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反映了
医学道德的进步
解析:自古至今,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自然哲学(经验)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伦理学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医学道德的进步,故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mgm9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