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5日常用量

D

题目:哌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不同情况及剂型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用法和用量。①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②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哌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③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④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故选DAC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按分散体系分类,液体药剂主要类型有
  • 溶液

    高分子溶液

    溶胶

    混悬液

    乳状液

  • 解析:本题考查散体药剂主要类型。按照分散体系分类,液体药剂可分为溶液剂、胶体溶剂(高分子溶液、溶胶)、乳浊液、混悬液。

  • [多选题]关于胶体溶液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亲水胶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溶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具有动力学稳定

    溶胶ζ电位的高低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溶胶质点水化膜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溶胶的稳定性

    脱水剂或大量电解质的加入可影响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 解析:本题考点是胶体溶液的特点及稳定性。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系指质点大小在1~100nm范围的分散相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液体药剂。包括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①高分子溶液,又称亲水胶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与水化作用有关。高分子水溶液的质点周围可形成较坚固的水化膜,水化膜可阻碍质点的相互聚集。如向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不会由于反离子的作用(ζ电位降低)而聚集。但若破坏其水化膜,则会发生聚集而引起沉淀。破坏水化膜的方法有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和加入大量电解质;②溶胶,又称疏水胶体,为热力学不稳定和动力学稳定体系;溶胶的稳定性主要受电解质的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溶胶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溶胶粒子表面扩散双电层ζ电位的高低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溶胶质点还因具有双电层而水化,溶胶的质点是疏水的,但表面形成双电层,由于双电层中离子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外成形水化膜。胶粒的电荷愈多,扩散层就愈厚,水化膜也就愈厚,溶胶愈稳定;所以选择ABCDE。

  • [单选题]既泻水逐饮,又外用杀虫疗疮的药是
  • 芫花

  •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的兼有功效。巴豆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去腐。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红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 [单选题]十字花科菘蓝的叶是
  • 大青叶

  • 解析:本题考查大青叶的来源。大青叶来源于十字花科菘蓝的叶。蓼大青叶来源于蓼科蓼蓝的叶。

  • [单选题]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禁止零售药店经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解析:零售药店可以零售第二类精神药品。

  • [单选题]内含雄黄的中成药是
  • 醒消丸

  • 解析:本组题考查内含有毒中药的中成药。

  • [多选题]可完全避免肝脏首关效应的是
  • 舌下给药

    静脉滴注给药

    鼻黏膜给药

  • 解析:本题考点是药物吸收过程中的首过效应。为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常采用静脉、皮下、肌肉、舌下、直肠下部给药或经皮给药,这些给药途径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所以选择ACE。

  • [单选题]含有毒性或强刺激性的药物宜制成( )
  • 蜡丸

  • 解析: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特点:在体内释放药物极慢,可延长药效,并能防止药物中毒或防止对胃肠道的强烈刺激。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z9d7jn.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职业病学(正高) 肾内科学(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6)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口腔医学技术(师)(代码:205)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培(推拿科) 医学检验(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